三十二分鐘,很簡短的一部紀錄片。
台北、北京、香港、廣州、鐵嶺(遼寧)、新加坡,計程車司機移動穿梭在這六個城市中,談生活,談自己,談他們每天面對的這城市,若說是城市側寫,比較像是輕輕略過的速寫。
主題令我想起Heddy Honigmann的紀錄片《金屬與憂鬱的國度》,以藤森主政下的秘魯利馬計程車司機為主角,在經濟不穩定的年代,開計程車成為許多百姓賴以維生的行業,那是一部帶著奇幻風格的紀錄片,有些憂傷,有些超現實,從一部匡噹匡噹快要解體的計程車開始,車主用一種得意的笑容,解釋著他這部車要發動所需要找到的電線有多複雜,多難找,所以你看這車有多好啊,小偷絕對找不到那兩條正確的電線,也絕對偷不了他的車。
回到本片,不同城市的司機們,反映出不同城市的性格。影片介紹上說導演被動地遇到,主觀地選擇了他們,影片裡台北的司機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許是我忍不住特別地留意了台灣的司機們,但看到那位台北女司機穿著義交制服說:計程車用道路的機會很多,所以想做一些服務時,覺得很感動。畢竟長時間站在街頭指揮交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管是否有津貼,其實都值得令人感恩。
我也喜歡影片裡那對相約吃宵夜,同樣開計程車的夫婦,兩個人各開一台車,晚上相約吃宵夜後,太太先回家照顧孩子功課、睡覺,丈夫繼續開車到深夜再回家,丈夫用一種平淡口吻說,要是輪著開一台車,不就都見不到了嗎?很普通、很實在的一句陳述,不知道為什麼卻藏了幾絲甜蜜,晚上的宵夜時光是兩夫妻短暫的相處時光,太太稱讚先生顧家時,先生臉上不好意思的表情,讓人覺得這樣的簡單生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