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Re/turn》─重返心的縫隙(台南人劇團蔡柏璋作品)


關於戲

「生命中的缺憾,會引領你到該去的地方」
「你以為正視自己的慾望是這麼簡單的事嗎?」
「我喜歡他,是因為他喜歡的是真正的我。」
「真正的你,很美。」

台南人劇團的「Re/turn」,蔡柏璋作品。
上面的每一句台詞,都不停敲打著觀眾的心。
這齣戲,講的只有一句話:「如果可以,請愛我最真實的樣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被接受,被自己、或被他人。因為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而把真正的我掩藏起來,如果有一個人,願意跟你說,你不用改變你自己,現在的你,已經很美了,那有多好?

每一個劇中的角色,都反映出某一部分的自我,我們都有許多面向,有時候很想不顧一切勇敢地追求我們渴望的事物,有時候又充滿恐懼,害怕那未知的深淵,害怕別人的眼光。

女主角白若唯向至友Wasir生氣的大叫:「為什麼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眼光?」Wasir說:「我當然在意!我只在乎你的……和Peter的……然後,沒了。」對他來說,他只在乎那些真正重要的人的眼光。

寫故事時,我們第一個想的是:這是誰的故事?
對我來說,這齣戲是三個女人的故事。

簡嫚菁,是個很令人心疼的角色,她不是沒有勇氣,願意為了愛改變她自己的一切,為了追求愛情,她願意拋開所有的自尊甚至不去想退路,她只想要愛情,但是否正因為如此,無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白若唯,活在母親處處為她做好決定的人生,她沒有機會去犯錯、去成長,也因此無法學會在錯誤中承擔,在失敗中找到自己,久而久之,她漸漸變得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不去正視心中真正想要的。

雷奕梵,她對湯境澤的愛來自於:他願意給予真正的她肯定,讓她做她自己。她愛他,他卻只愛男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讓他成為他自己,正是她唯一能愛他的方式。

我認為《Re/turn》雖是一部佳作,在故事場景細節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導演的用心,看戲中也數度落淚,但事後回想起來,卻讓我感到整齣戲的完成度仍可以進一步提昇,主要是因為多支線的角色性格難以深入刻劃,某些角色在我回想時,對他具有什麼樣的面貌和個性、當下的衝突、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仍感到些許模糊,我無法真正理解他那一幕之前的人生。

儘管如此,導演試圖帶領觀眾回到心中面對自我的企圖心我感受到了,我們不斷被那些咒語般的話語往心上敲,逼迫每個觀眾思考:「如果可以,你想回到生命中的什麼地方?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關於我

一直覺得,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慢慢學會怎麼和自己相處。
也許是因為剛過30吧(笑),30歲之後,心情整個不同了。
慢慢接受自己的樣子,試著把靈魂一吋一吋穩穩的熨貼在肌膚上,讓自己從那種侷促不安的狀態中退出來,安置妥當之後,退後幾步說:「好了,你看起來很棒。」有時候看照片時,會突然發現自己可以笑得如此燦爛,甚至美麗。

青春期到成年之後的一段時間,我不喜歡照相,只因為認為自己在影像中的身影並不美麗,既然如此就不要留下這些蹤跡,多麼嚴厲批評自己的心態啊!在心中早有一把完美的標準尺,不完美的你,不符合我的理想標準的你,那樣的樣子不應該被留下,所以我曾經這麼不愛自己,對於很多事,那時候的我也不敢嘗試,有時候我現在心中疑惑,為什麼當時你連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都不敢?為什麼還沒做就先對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做不到?

這些年我遇到了一些總是懷抱著夢想,認為沒有什麼事不可能的人,在他們身邊,你很難不被這樣的特質吸引,這是如此美好的特質,這樣的人耀眼極了,他們並不完美,並不是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也不總是獲得自己想要的,但他們總是誠實面對自己渴望的事物,認真地去靠近他們,直接而誠懇地去接受打擊,然後繼續向目標前進。


這樣的人,很美。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召喚吧
細小的吻從枝枒間落下
捲走一季的迷惘
然後落地

風是不動的 跟未來一樣沉靜
掬一抔土
我悄悄地展開了鑿往水源的工作
隱士們經過我身邊
我不懂他
他們亦不懂我
讀不了他們心中隱晦的解答

希望還來得及展開一場純粹的戀愛
在我們長大以前
問號在透明房間裡流動
展開一場宴會
而我將遇見未曾受邀的你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戀人絮語


我愛你
但這與你無關
你不要插手

你急切的說
可是你愛的是我啊
我說
是的我知道
但你沒看到這是一件多重要的事嗎
這旅程
不是很容易完成的
要開出很多道路
寫下很多詩句
譜出很多首歌
還得讓這些花壯麗的生長出一個宇宙才行
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太不懂事了

你低頭
小狗無辜的眼神


你還愛我嗎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老女孩


春日暖暖
他還沒來
綠葉上有一枚小紅瓢蟲
安靜
等待空氣中的水霧漸漸飽和

今日起身
依舊對鏡輕輕點上胭脂
顫抖著為難自己給出的心
那人終究不會回來

雨絲滿懷
在蜿蜒的稻田裡一步步
踩出時間的聲音
村婦  大地回聲  灰色的煙霧
在滿山轉紅之前
依舊無法吐露

土地開合
雨水一絲絲剝開乾涸
等待太久了
心未曾舒展而沉默緊縮
寫下筆的是
她未曾唱出的歌

一舌火光急急趕在蠟紅衰頹前逃了出來
緩緩而來的初雪
在呼吸的縫隙之間跌出了安詳
那是此生最後一場雪的足跡
只是當時
她並不知道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