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智利:意外與催淚彈相遇

因為想去嚐嚐在網路上看到的日式甜點店「作夢」,週六早上我跟Ignacio搭了地六站地鐵,到比較靠近市中心的智利天主教大學站(Universidad Católica),出了地鐵站,再走5-10分鐘就到店裡。

 這個捷運站靠近常常發生示威遊行的義大利廣場(Plaza Italia)和 Plaza Baquedano,我2018年底第一次來智利時,曾經造訪過這個區域,附近有很多公園、廣場和博物館,藝文氣息濃厚,義大利廣場是智利人在重大活動或慶祝足球賽勝利時會聚集的地點,從2019年10月因Santiago地鐵票價上漲後,引發一連串全國性的抗議,人民不滿智利生活成本太高、貧富差距嚴重,要求政府改革並制定全新的憲法,這附近也成為抗議活動的地點,去年10月份,智利人投票通過要制定新憲法時,也在這廣場上聚集了大量人潮慶祝。 

這附近的幾個地鐵站曾經受到嚴重的破壞而關閉了很長時間,現在還可以看到很多被破壞的痕跡,一走出地鐵站,Ignacio就指給我看馬路上有殘留的示威活動的痕跡,附近的店家都用木板門護住店面,木板上也滿是塗鴉,多是抗議政府或要求總統下台的標語。 

往店面走去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不對勁,我的眼睛越來越刺痛,刺痛到幾乎張不開,由於眼睛張不開,看不到路,我不得不一把抓住走在我前面的Ignacio的胳膊。

「怎麼了」?
 「我的眼睛很痛,看不到路。」 就在這時,大顆的眼淚開始從我臉上滑下來。

 他馬上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且他也開始覺得不舒服了。 
「昨天這裡有示威,應該是昨天放的催淚彈還有殘留,我也感覺到了,我們趕快離開這裡!」 

我的眼睛已經完全張不開,只能讓他拉著我走,一邊走時眼淚鼻涕直流,把口罩都浸濕了,一直走到離捷運站有一小段距離的店面坐下後,等了好幾分鐘,才能慢慢張開眼睛。

 我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和催淚彈相遇,過了一整個晚上後,隔夜的催淚彈威力猶在,我想到那些在現場被催淚彈擊中的人,同時,也想到香港,想到那些抗爭的人。

 照片上那杯抹茶拿鐵看起來愜意,其實在等待的時候,我的眼睛都還張不開。

 來智利一個月了,我可以感受到和我第一次來時不一樣的社會氛圍,智利人真的無法再忍受了。這裡的民生用品水電、醫療、教育過度私有化,一般人民很難用平實的價格享受到良好的服務,物價也很高,約是台灣的1.5倍,消費稅是19%,19%!真是個聽到都會倒抽一口氣的數字,每次付賬時都很心痛。

最低工資去年才調升到35萬智利披索(約折合477美元),大概有50%的人口一個月收入不到50萬披索(約695美元),難怪我看到一篇文章說,智利人民抗議的不是30披索(地鐵票價上漲價格),而是30年的貧富差距和高生活成本。 

今年4月11日,智利人就要選出他們制定新憲法的155名代表,目前的憲法是從獨裁統治的皮諾契軍政府時期沿用至今,全面擁抱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精神,雖然為智利帶來高速的經濟成長,但也帶來巨大的貧富差距,這裡有拉美最高的大樓,聖地牙哥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有很多社會問題待解決,我感覺我來到這裡的時間點,正是一個智利社會亟待轉型的關鍵時刻。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100天繪畫挑戰

從2018年到2019年,我進行了100天畫畫挑戰,每天挑選一個主題,完成一幅小畫,完成100天畫畫挑戰後,我沉澱休息了一個禮拜,讀一讀想讀的書,看一部想看的電影,整理一下這段時間的思緒。

我開始這個挑戰的原因很單純,就是因為我有內在焦慮。焦慮?甚麼焦慮? 你可能會問。這個焦慮分成兩個層面:

第一:我有表達自己的焦慮,在工作上,不管是在公務機關或是組織中,我們都是一個個的小螺絲,或是蜘蛛網上的一條線,架構出一張龐大的網,你很難說甚麼東西是自己的作品,能創造的內容有限,也或者,我想要的是另一種創造形式 ,身為一個16型人格中的INFP,一直以來,用文字或畫畫記錄,展現出我個人而非工作角色的觀點紀錄,是一種內在的需求,當這樣的內在需求沒有辦法被滿足時,我感到焦慮。

第二點: 是創作的內容達不到自己要求的焦慮。可能很多畫畫的成年人都有這樣感覺,喜歡畫畫,想畫得更好,想被更多人認同,但覺得自己畫得不好,面對眼前的白紙或畫布時,總覺得壓力很大,生活中被很多其他的責任追著跑,讓我們只能當個週末畫家,讓人有很多理由不去做這些事,下班回家一累就只想攤著看影集,我也有一樣的感覺,但我知道如果要在心態或是繪畫技巧上進步,就只能做出改變。

我看了一些有關創作者日常生活的文章,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紀律。不能等所謂的靈感,重點就是每天要求自己時間一到就要坐到書桌前拿起筆。

100天也不過就是三個多月,時間並不長,聽起來也不太難,但實際進行後才發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下班就是趕著回家畫畫,有工作餐會時弄到半夜才回家,眼睛都快閉起來了,還是要求自己畫完才去睡,很奇妙的是,當我開始畫畫時,就不覺得那麼累了,當我畫完畫貼上網後去睡覺,隔天早上起床看到很多人對畫的評語,尤其是instagram上不認識的人的讚或新追蹤者,都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朋友問我,進行完挑戰之後,對自己的繪畫之路有甚麼影響嗎? 有的,這100天我有很多心境轉折。

1. 嘗試新題材:因為不知道要畫甚麼,我上網找了一張100天畫畫主題,一開始照著他要求的各個主題去畫,嘗試了很多以前沒想過的題材,也發現一些自己的弱點,我會忍不住想避開那些我不擅長的題材,我意識到這樣的想法,但因為太累,當時還是允許自己這樣做了。但以後呢?我會不會願意更挑戰自己呢?

2.接受失誤: 一開始我對每幅畫的要求都很多,想畫的畫面很大,細節很多,決定題目後還去youtube找相關的教學影片,斟酌著下筆,畫一幅畫要畫一個多小時,但我的生活實在無法讓我每天都花一兩個小時在這件事上,漸漸地要找一個心理和現實上的平衡點,我還是討厭失誤,討厭不完美,但因為每天畫,會習慣接受失誤,不害怕下筆,就是畫就好了。

3.發現生活中美好的小事: 每天一張這種小畫,沒辦法畫很精細很大規模的東西,就只能是2-30分鐘,去抓住一個小小的瞬間,即使如此我還是常常畫得很累,中間曾經想過,我以後再也不要做這種規定自己每天都要畫畫的挑戰了!好痛苦!有時真的太忙我來不及畫,我允許自己一天補個兩三張,但當我回頭看當時要求自己所畫下的東西,還是覺得很開心沒有放棄,短短個三個月過得無比充實,記錄下了我很多生活和想法。

4.想做系列作品:這100天對我來說像是甚麼東西都嘗試了一點,有生活紀錄,有回憶,也有旅行見聞,彼此之間沒有太大關聯,但到後期我對於未來想做系列作品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很想探索呈現自己觀點的系列作品,在這100天中,也意識到自己偏好的主題和媒材,這些都是我在開始挑戰時沒有想到,在實踐過程中,才漸漸產生的新想法。

很久沒有寫長文章,之前都忙著畫畫閱讀和寫作也少很多,我很想念這種感覺。我還不確定何時要開始下一個挑戰,或是我要不要展開不同的挑戰,目前暫時還不會回到每天畫畫的生活,但每個週末我還是持續畫油畫,畫畫很困難,但投入在其中時也很寬廣,有很多東西可以探索,繼續畫下去,也許將來會有集結成冊或是辦展的計畫!




我是豹



奔跑在草原上,有時感到孤獨,但還算安於自己的生活。
我緩慢地行動,觀察周遭,留心每一個遺留的線索,尋找每一個足跡。大多數時候我是沈潛安穩的,只是一直尋找、安靜地尋找,一旦目標出現,就會馬上衝上前去,緊緊抓住。

我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優雅的姿態,雖然我常常獨自一人,但其實非常重視身邊的人,我會非常愛我的孩子。

有時候我喜歡安靜地坐在樹下發呆乘涼,要避開獅群,獅群總是令人厭煩的,他們太張揚而具掠奪性了。我只喜歡低調的生活著,看著日出日落,看著身邊的事物,但我的同伴不知在何處。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