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草莓與灰燼

 花了一整天把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讀完。

能用好的文字餵養自己,在這個襖熱夏日裡感到無比地清涼幸福。
多年的採訪經驗和對人文議題的關懷,書裡的畫面簡凝生動,自有一格。
他寫街貓、描繪底層人物的的生活、寫來自南洋的父親的的情結、寫自己對書籍的熱愛、寫旅行隨筆、寫納粹暴行、寫車諾比核災和戰爭的殘酷,觀察的鏡頭從蜷縮在街上貓的小小明亮眼神,伸縮放大到奧許維茲集中營上空焚燒屍體所燒出的濃濃黑煙,好的散文有這樣的魅力,寫作者對被觀看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和冷靜,卻又讓你讀時身歷其境,感受到筆下的光線、溫度、空氣中飄散的味道和聲音。
如果小說是乘坐上想像中無盡奔馳的飛毯或是挖掘出心裡很深很深的泉水,散文像是獨自走上朝聖之路。
每天的日常自有其神聖,一路上的觀察與內心對話的成果,需要大量的閒散時間,在心中一步一步地走,慢慢在腦中思考自己咀嚼才能寫下來的。
極。其。享。受。的文字體驗。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