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尼國日記(二十一) 一月二十八日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等待,也許,算是塵埃落定?
在UCA的西文課結束後,緊接著就是聖誕假期的來臨,雖然在ometepe渡過愉快的五天,但一回到馬納瓜,原先大使館跟我說一週上三天課,每天兩小時,但UCA要求我一週上四天課,每天兩小時,同時每天早上要去辦公室上班,週六還要上全天課,大使館方面認為這樣的要求太多了,等於佔去我全部的時間,而且若在UCA以這樣的時間上課,之後根本無法撥時間給台灣獎學金的學生上課,於是原本以為即將在一月份就會開始的中文課程陷入僵局,使館通知我他們必須與學校再做溝通,也不確定何時會有答覆,我的西文老師臨時通知我他這個月非常忙碌,無法幫我上課,日子就在等待中渡過。

上週終於接到使館的通知,決定不到UCA上課,而改到另一間大學UAM(Universidad Americana)的語言中心,今日到中心拜訪主任,初步敲定在三月三日開始上課,在二月份他們也可以提供兩週的密集西文課程給我,在安全考量方面,開始上課後,他們會派車接送我上下課。

老實說,這一間大學給我的印象很好,校區不大,學生人數也不多,不到兩千人,剛開始只覺得學校建築物不多,但在中心主任很仔細地帶我們走一圈校園,為我們介紹之後,才發覺這是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方,教室的設備相當不錯,每間教室都可以使用電腦投影上課,校園乾淨雅致,語言中心還有專屬的視聽教室,有三間電腦教室,全部都是HP的電腦,學校裡有棒球場、籃球場、和網路場,圖書館裡居然還有中文期刊,為了因應尼加拉瓜的電力問題,學校還有兩台自己的發電機,最令我吃驚的是,整個校區都可以無線上網,我不知道台灣有哪間大學是可以全校無線上網的呢。

不過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UAM是尼加拉瓜最昂貴的私立大學之一,許多學生能開車上學,也有較高比例的人能說英文,一個月基本的學費是兩百美金,和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差不多,雖然正在放假,但走在校園裡,我還看到上假日課程的學生,帶著他們的Mac Book,可見多數是家庭經濟狀況不錯,當然,最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就直接到美國去了。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這裡的人給我的感覺,很親切,也很有效率,語言中心的主任帶我們逛完一圈,才發現UAM的校地其實相當大,新的建築物也還在陸續增加中。

回家的路上和使館秘書聊到志工的工作,來這裡之後,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在這裡所做的事,更像是一份海外的中文教學工作,而不像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志工工作,這和國合會的志工本身的出發點以及台灣的外交處境有關,在台灣所有的海外志工中,國合會所提供的訓練和津貼應是最完整,在國外待的時間可能也是最長的,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不過一切的考量都必須配合外交工作,之前也和日本志工討論過,她也認為儘管日本的JICA是一個獨立的援外機構,日本也沒有台灣的外交問題,但是只要是海外援助都必然帶著外交考量,並著重在援助國國家形象的提昇。

到底,什麼是海外志工呢?在出發前,我就一直不敢覺得可以說是來幫助他們的,來這裡之後,更深深這樣覺得,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國家送志工出國,我覺得我們這些志工受益更多,儘管我們並不真正體驗到最深刻的貧窮,但就像是一顆顆種子,在這裡生活的經驗,會在我們心中發芽生根,不論我們將來回到哪一個位置上,都不可能忘記我們曾經親眼見過的貧富差距,曾經看過世界另一端的人,如何在缺乏的狀況下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