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獎學金學生的課時,我就早早預告,之後我要請他們用中文自我介紹,後來請學生們上台用中文自我介紹,看他們一個個表情認真又有些靦腆地一字一句地介紹著,突然有些感動,原來這就是當老師的成就感,去台灣之後,他們還要再學一年的中文,我在這裡能做的,就是盡量讓他們多說多嘗試,多學一些生活上需要用到的句子,多了解台灣的生活狀況,對中文產生興趣。
我的班上分為兩群孩子,說是孩子是因為他們才正要去台灣上大學,一群拿外交部獎學金的學生,家境比較好,大部分會說英文,但另一群由尼加拉瓜教育部遴選的學生,標準是成績優異但必須家境清寒,幾乎都不會說英文,這裡英文教育做得並不算好,為此我特別把教材改為西文教材,也盡量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必須用西文解釋,希望盡量減低他們在課堂上的挫折感。
前幾天大使館秘書打電話通知我說,其中一個拿教育部獎學金的學生不去台灣了,我忍不住追問是哪一個學生,又是為什麼不去了呢?他說是Ismelda,聽了忍不住有些驚訝,怎麼回事呢?Ismelda是班上一個胖胖的女生,不會說英文,但每次都很專心地聽課,我還記得我上次幫他們取中文名字時他們開心的樣子,她還好認真地一筆一劃把她名字寫下來︰「柳美妲」,自我介紹時,她也講得非常好,為什麼不去台灣了呢?
「她在加工出口區找到工作了,家裡需要錢,所以她就不去台灣唸書了。」秘書跟我說。掛了電話後,一直悵然若失,也覺得有些惋惜,也許我不會再見到這個孩子,加工出口區的工作環境聽說並不好,薪水也不高,我有時候在想這些學生去台灣唸書後,對他們應該是正面的,至少他們可以多學一種語言,並且看看不一樣的世界,而且獎學金提供的金額其實相當不錯,遠高於這裡絕大部分人的收入,心裡一直有衝動想詢問她的聯絡方式,至少給她一些鼓勵和祝福,雖然我覺得她放棄了這個機會很可惜,不管怎樣,也只能尊重並祝福她了。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
-
趁著去東京旅行的機會,順便去聽了插畫學校「青山塾」的說明會,說明上寫著:「請帶自己的作品來,作品尺寸形式不拘。」打包行李時,於是特地把幾本速寫本收進了行囊。 會知道這間學校,是因為其中授課的木內達朗老師去年底參與了 Visual Taipei 的插畫展,當時他的作品非常...
-
這幾天被國合會找回去當志工的口試委員,大約就是十年前的這個時候吧,我看到國合會招募海外志工的廣告,因此去了尼加拉瓜當,一路走到今天,我常說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所以看到坐在我對面的面試者,回想當初的自己,感觸很多,那時候的我看起來是怎麼樣的?而現在變成口試委員,又是怎麼看...
-
3 月 28 日星期三,巴拉圭聖週假期的第一天,我體驗了一件很有特色的事,就是做 Chipa (發音是七帕)! Chipa 是什麼?他是巴拉圭人常吃的一種傳統食物(阿根廷北部部分地區也吃),聽說這名字是來自巴拉圭當地的瓜拉尼 Guarani 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