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尼國日記(二十三) 每天停水的日子

二月十八日
搬家與寄宿家庭同住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大部分的馬納瓜市民,其實都過著每天固定時段停水或停電的生活,我以前住的地方,其實是大部分都住著外國人和有錢人住的高級住宅區,因此才能享有不停水不停電的特殊待遇。現在住的地方,雖然也相當不錯,但是就不在此範圍內,因此每天下午的五點半到晚上十二點,是我家的固定停水時段。

而家中新裝的熱水器,也因為水量不足,只在早上才能順利運作約兩個小時左右,每天停水,這種一聽到時會覺得受不了的事,在經歷了一開始的不適應後,也慢慢習慣了,不得不地養成早上起床後洗澡的習慣,我們也每天固定儲水做為晚上的用水。

記得我剛搬來不久,非常不習慣每天停水的生活,週末假日和他們去海灘玩,原本應該是開心的行程,現在回想起來,卻是我來尼加拉瓜之後,第一次哭,去海灘的路上,顛簸了好一陣子,在車上我已經開始暈車,出了首都,這裡大部分的路都沒有路燈,路況也很差,開車的人必須一直閃躲路上的大坑洞,一路上,胃都覺得在翻攪,到了目的地,雖然是美麗寧靜的海灘,沒有所謂的餐廳,只是搭了幾個棚子,在後面煮起食物,當你一走到廁所時,根本沒有抽水馬桶,廁所很髒,只在外面吊塊布,根本沒有門,在門外擺了桶污濁的水讓人洗手。在吃飯時,我盡量忽略我所看到的廚房的狀況,不想去記得廚房有多糟,但是我的肚子還是很誠實地反應,在回家的路上,我非常非常地不舒服,而那裡可是荒郊野外!連路燈都沒有,去哪裡找廁所,即使後來找到廁所時,又遇到一樣的慘況,一進去看到是抽水馬桶別高興地太早,因為沒有水可以用!

不知道是誰說過抽水馬桶真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真是深表贊同,回到家,家裡也沒水,沒辦法洗澡,一整天我都在極度的不舒服和衛生條件讓人無法忍受的廁所中度過,就帶著滿身的風沙和病體情緒崩潰了,大哭了一場,邊哭邊氣自己怎麼因為這種小事崩潰,這麼吃不了苦,也許是在當下生病的狀況下,更容易爆發出這樣的情緒。

現在,也的確漸漸習慣了,也能接受洗冷水澡,不想洗冷水時,我就會燒一壺熱開水,人總是會找到適應環境的方式,我也必須承認,住在首都,已經比鄉下接近台灣的生活多了,住家環境也不差,當我去鄉下玩時住在朋友家,一般的房子,白天可以看到屋頂透著光進來,浴室和廁所一樣是掛兩塊布隔開而已,沒有蓮蓬頭,只有一根水管洗冰水,屋裡還住了幾隻蝙蝠,晚上蚊子多到非掛蚊帳不可,我當時心裡只想著:「還好我媽沒看到我住的地方。」

有一次,卻聽到我寄宿家庭的朋友說,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現在有乾淨的水可以使用,有足夠的食物,生活在和平的狀態下,不用像某些非洲國家的人,在戰爭中逃難和受苦,和家人離散,在生死之間掙扎,咚一聲在腦中炸開,我有什麼好抱怨或覺得難受的呢?真的是太嬌了。

2 則留言:

  1. 不知在哪裡看到這句話--直到你完全拋下舊有的習慣與常識,你才能真正的融入並了解當地的文化。或許這就是你現在的挑戰。又或許我們一直都錯了,志工的功能並不是能夠幫助多少,而是了解多少。以他們的眼界來看世界,這所有的一切,都很好。

    加油!加油!你一定做得到!

    回覆刪除
  2. 最近一直在想海外志工可以做的事,以及我在這邊的生活方式,出國之後,遇到的人和事多少會讓心態變得有些不同,感覺相當複雜,一晃眼快四個月了,我想我可以說適應這裡的生活了,工作則還沒什麼成果,希望剩下的八個多月,我不會讓自己後悔~

    回覆刪除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