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人體寫生

第一次參與人體素描課,我帶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自覺速寫技術並不是很成熟,無法迅速畫出恰當的人體架構,忍不住把這樣的心情向老師傾訴時,他安慰我:「別擔心,你緊張畫不好,模特兒要全裸在大家面前擺姿勢,一定比你更緊張!」


模特兒是個纖瘦的黑人女孩,雖瘦但並不羸弱,仍帶著健康結實的光澤,老師很專業地指導他擺姿勢,為他打光,並時時留意模特兒的感受,看他是否會因燈光感到不舒服,我們在畫室的地下展覽空間中作畫,這次上課的重點是,老師不要我們一開始就仔細描繪,而更希望我們訓練快速抓出大架構的能力,也因此模特兒擺姿勢的時間接只維持五至七分鐘,老師在我們練習時不斷遊走指點學生的作品,一邊提醒我們只剩下幾分鐘,正因為時間很短,根本沒有時間緊張,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面對眼前所要繪畫的對象,一筆一筆地專注在構圖上,除了速度外,我覺得好處是在心理層面的,去逼自己丟開追求完美的念頭,我只有五分鐘,我只能把握這五分鐘,先開始畫點什麼,然後一路畫下去,毫不需要猶豫害怕。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一日

看完一場精采的表演,熱熱鬧鬧明明亮亮的場合,很多熟悉和陌生的人,見到久不見又十分想念的朋友,無奈時間不多,散場後不得不直指核心地交換了近況,匆忙告別跳上捷運時還覺得沒說完的話仍在嘴邊。
回到住處已近午夜,社區裡有下過雨後和青草屑混和在一起的味道,大蝸牛在路面上爬行著,我邊走邊小心地避開他們,路有一點暗,樹葉沙沙地響。
回家後端詳了手機一會,line沉默著沒有我等待的紅色提醒。
渴了所以倒了杯水,日子有淡淡的味。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2014 馬德里 Rock 'n' Roll 馬拉松



跑完一場路跑,是自己期許在西班牙期間完成的幾項目標之一。在台北時,曾跑完一場半馬,因此原本設定的目標是跑完半馬(21km),沒想到這場比賽非常熱門,跑前三個月半馬名額就已銷售一空,只好退而求其次報名10km路跑。

我十分喜歡跑步,只因為跑步是一件非常單純的事,每次參與路跑,除了是給平日的練習設定短期目標,更像是參與一場慶典,在某個清晨,看到許許多多的人穿著和你一樣的運動衣趕赴這場健康的狂歡派對,更重要的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安靜地看這個城市。

西班牙人運動和路跑風氣頗盛,這場比賽吸引了將近三萬人參加,也看到許多外國人組團前來參加,Rock ‘n’ Roll馬拉松在北美及歐洲許多城市都曾舉辦,取名為Rock 'n' Roll 馬拉松是由於路跑途中有搖滾樂團在定點表演為跑者打氣。

4月27日清晨8點半,我們從大地女神廣場(Plaza de Cibeles)出發,沿著卡思蒂利亞大道(Paseo de la Castellana)往北跑,跑到皇家馬德里球隊主場柏納烏球場(Estadio Santiago Bernabeu)旁折返,跑到獨立廣場(Plaza de Independencia)時轉彎繞進麗池公園(Parque el Retiro),終點就設在麗池公園裡。

在跑過阿爾卡拉門時(Puerta de Alcalá),跑者沿著環繞出的美麗畫面讓我難以忘懷,抵達終點前,許多人在路旁為我們加油,不斷喊著 “¡Vamos!¡Venga!”,也許路途和語言不同,但每次參加路跑總是有一些令人難忘的畫面留在心中,我想,我會一直記得這一場在馬德里清晨的小小盛典。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每週小劇場─卡夫卡戀愛中(Kafka Enamorado)


這次是在馬德里的Teatro María GuerreroSala Princesa看戲 Teatro María Guerrero由西班牙教育、文化暨體育部(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s)下轄之國家戲劇中心(Centro Dramático Nacional, CDN)所管理,CDN為一公共戲劇製作中心,主要的使命就是傳播和鞏固當代戲劇之發展,尤其是與西班牙作家作品有關之劇作,本劇作者Luis Araújo為西班牙知名劇作家,全劇以西語演出,演員之演繹也精準到位,為十分高水準的演出。

那麼,戀愛中的卡夫卡,是什麼樣子的呢?

20世紀奧地利作家法蘭茲卡夫卡被認為是存在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透過他的作品和傳記,大眾熟知卡夫卡孤獨而與世隔絕、伏案寫作的姿態,如同夏宇在他的詩中寫:我會記得,卡夫卡照片裡他那麼倔強。卡夫卡每日為了保險和法律的日常工作奔波,只在夜裡因為對文學的熱愛而不斷寫作,而他一生中曾與女子多次訂婚,卻終身未娶,其中與菲莉茲(Felice)相戀五年,其中寫了500多封信給她,可稱為卡夫卡感情生活中令人注目的一段。


本劇正是在描述卡夫卡與菲莉茲相戀過程中複雜而糾結的情緒,該劇介紹中指出,卡夫卡的作品受到世人廣泛的閱讀和解讀,但他的個人故事卻鮮為人知,此作品正是希望透過他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感情,呈現出他在選擇愛情、承擔婚姻責任、面對疾病的摧殘和他自身文學創作間的巨大衝突和張力。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每週小劇場─不該如此對待淑女(No son maneras de tratar a una dama)

一直很想做這件事,每個禮拜看一齣戲,舞台劇、音樂劇、歌劇都好,一週一戲,然後,好好地去探索自己對不同戲劇和文本的感受,我不是專家,寫不出專業的批評,只能從自己最直覺的感受下筆。

來馬德里後也看了好幾場戲,儘管這不是個以戲劇聞名的城市,還是想持續看下去,一方面培養自己對戲劇的敏銳度、累積對劇本的知識,一方面也藉此多練習西文聽力


No son maneras de tratar a una dama.不該如此對待淑女 
(英文原名:No way to treat a lady) 

目前為止所看的戲劇多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翻譯改編作品,又以英美文學和戲劇為大宗,這齣音樂劇翻譯自Douglas J. Cohen1987年於外百老匯所上演的同名戲劇,改編自美國作家William Goldman的同名小說。


故事是敘述紐約發生了一連串針對中年婦女的勒頸殺人案,兇手化身為不同口音及裝扮犯案,起因實為吸引眾人目光以撫平童年被知名演員母親忽視的陰影,負責調查該案的警探與兇手就此展開一連串趣味與緊張兼具的互動追逐,劇情節奏明快,音樂動聽,處處充滿黑色喜劇幽默。

回家後上youtube看了英文版本,發現對白幾乎是直接翻譯過來,就像上次看的monty pythons的演出一樣,演員的表演生動不在話下,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佈景,我非常喜歡,舞台中搭起兩個大投影幕,投影幕上各開一扇木門,供演員隨時進出,舞台上馬上就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場景,可呈現警探和兇手同時在台上對話時的張力,隨著投影內容切換,場景也不斷改變,投影內容皆為2D黑白投影片,從舞台設計的角度看,不但為整齣劇呈現出黑白電影的復古感,也不需更動大量佈景而顯得經濟實惠,相當有巧思。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