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巴拉圭Encarnación 耶穌會遺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不能亂跑的關係,最近腦中浮現很多過去旅行的回憶,今天想寫寫我2019到恩卡納西翁(Encarnación)的旅行。

Encarnación市在巴拉圭南部,是Itapúa省的首府,面積有16,525平方公里,幾乎是半個台灣大,人口卻只有60多萬,幾乎都是平原,所以這個省以農牧產業聞名,除了養牛外,還種植大豆、稻米、甜菊等,有很多外國移民如義大利、日本移民社區,日本也因此在Encarnación設立領事館(另外巴西和阿根廷也設立了領事館)。我買的米就是透過亞松森的日裔朋友介紹,是在Itapúa省種植,由日本引進品種的米。Encarnación人口只有十幾萬人,隔著Paraná河(Río Paraná)和阿根廷的波薩達(Posadas)市對望,就像所有的邊境城市一樣,這邊的人和阿根廷往來非常密切,邊境貿易也是除了農牧業外重要的產業。

我從沒去過Encarnación,這次去有兩個重點,一是為了看著名的耶穌會遺址(Reducciones Jesuíticas),一是為了參加Encarnación嘉年華,這是巴拉圭最盛大的嘉年華,每年的12月間,連續5星期六晚上會舉辦嘉年華大遊行,是Encarnación年度重要的觀光活動;從亞松森到那裡要6小時車程,所以決定搭長途夜車巴士去,這種夜車巴士位子很寬敞,往後拉的角度很大,坐起來很舒服,睡一覺就到目的地了,價格也不貴。所以我們的Encarnación週末小旅行是這樣安排的,週五晚上從亞松森搭夜車到Encarnación週六白天去參觀耶穌會遺址,晚上看嘉年華活動,週日早上再搭車回亞松森。

到了Encarnación是清晨六點,天色還是黑的,由於我決定成行的時間很晚,在嘉年華旺季時的飯店很搶手,離活動地點近的地方都被訂光了,我事先訂的民宿似乎有點偏僻,計程車找半天找不到,讓我有點擔心,還好最後順利抵達。民宿的房間和早餐都普普通通,但我看網路上的評價都對民宿的接待讚譽有加,老闆叫Darío是個阿根廷人,跟他太太一起經營,他對旅客諮詢的問題都很熱心,後來我也請他當我們這兩天的包車導覽,一次解決交通和導遊的問題。

在民宿稍事休息後我們就出發到耶穌會遺址去,這些是1718紀時的耶穌會傳教士在南美洲所建立的傳教區,這些村落分散在現在的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地,是當時的傳教士為當地的原住民瓜拉尼(Guaraní所建立的集合村落,每個傳教區的神父將附近的原住民集合成居住村落,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神父向原住民傳教,也教導他們技藝。這些村落最早約成立於16091768年,在近170年間約派遣了5060位神父,影響了約14萬的原住民,1767年西班牙宣布驅逐耶穌會,在南美洲的這些傳教士也遭驅逐,傳教區也漸漸沒落。

目前仍可見的遺跡有30個,巴拉圭境內有7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Encarnación的這個聖提尼達耶穌會傳教區(Nuestra Señora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在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遺產。

根據我找到的一些資料,當時這些傳教士似乎並不完全贊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作為,對原住民會顯露出同情的態度,有歷史學家將這些傳教區稱為「殖民地中的反殖民」(Anticolonial en la Colonia),也因為他們自給自足的獨立性,對世俗國家的統治造成一定的威脅。

我對建築本身一向沒什麼興趣,但是是故事讓這些廢墟生動起來,當你站在以前可能是教堂,現在已經沒了屋頂的遺跡中間,經過那一排只剩下柱子的建築,想到幾百年前他們沿著巴拉那河,慢慢建立起村落,和原住民在這裡生活的景象,會突然產生一種和過去連結的真實感,這是他們當時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呢?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