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智利:意外與催淚彈相遇

因為想去嚐嚐在網路上看到的日式甜點店「作夢」,週六早上我跟Ignacio搭了地六站地鐵,到比較靠近市中心的智利天主教大學站(Universidad Católica),出了地鐵站,再走5-10分鐘就到店裡。

 這個捷運站靠近常常發生示威遊行的義大利廣場(Plaza Italia)和 Plaza Baquedano,我2018年底第一次來智利時,曾經造訪過這個區域,附近有很多公園、廣場和博物館,藝文氣息濃厚,義大利廣場是智利人在重大活動或慶祝足球賽勝利時會聚集的地點,從2019年10月因Santiago地鐵票價上漲後,引發一連串全國性的抗議,人民不滿智利生活成本太高、貧富差距嚴重,要求政府改革並制定全新的憲法,這附近也成為抗議活動的地點,去年10月份,智利人投票通過要制定新憲法時,也在這廣場上聚集了大量人潮慶祝。 

這附近的幾個地鐵站曾經受到嚴重的破壞而關閉了很長時間,現在還可以看到很多被破壞的痕跡,一走出地鐵站,Ignacio就指給我看馬路上有殘留的示威活動的痕跡,附近的店家都用木板門護住店面,木板上也滿是塗鴉,多是抗議政府或要求總統下台的標語。 

往店面走去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不對勁,我的眼睛越來越刺痛,刺痛到幾乎張不開,由於眼睛張不開,看不到路,我不得不一把抓住走在我前面的Ignacio的胳膊。

「怎麼了」?
 「我的眼睛很痛,看不到路。」 就在這時,大顆的眼淚開始從我臉上滑下來。

 他馬上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且他也開始覺得不舒服了。 
「昨天這裡有示威,應該是昨天放的催淚彈還有殘留,我也感覺到了,我們趕快離開這裡!」 

我的眼睛已經完全張不開,只能讓他拉著我走,一邊走時眼淚鼻涕直流,把口罩都浸濕了,一直走到離捷運站有一小段距離的店面坐下後,等了好幾分鐘,才能慢慢張開眼睛。

 我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和催淚彈相遇,過了一整個晚上後,隔夜的催淚彈威力猶在,我想到那些在現場被催淚彈擊中的人,同時,也想到香港,想到那些抗爭的人。

 照片上那杯抹茶拿鐵看起來愜意,其實在等待的時候,我的眼睛都還張不開。

 來智利一個月了,我可以感受到和我第一次來時不一樣的社會氛圍,智利人真的無法再忍受了。這裡的民生用品水電、醫療、教育過度私有化,一般人民很難用平實的價格享受到良好的服務,物價也很高,約是台灣的1.5倍,消費稅是19%,19%!真是個聽到都會倒抽一口氣的數字,每次付賬時都很心痛。

最低工資去年才調升到35萬智利披索(約折合477美元),大概有50%的人口一個月收入不到50萬披索(約695美元),難怪我看到一篇文章說,智利人民抗議的不是30披索(地鐵票價上漲價格),而是30年的貧富差距和高生活成本。 

今年4月11日,智利人就要選出他們制定新憲法的155名代表,目前的憲法是從獨裁統治的皮諾契軍政府時期沿用至今,全面擁抱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精神,雖然為智利帶來高速的經濟成長,但也帶來巨大的貧富差距,這裡有拉美最高的大樓,聖地牙哥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有很多社會問題待解決,我感覺我來到這裡的時間點,正是一個智利社會亟待轉型的關鍵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