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尼國日記(七) 台灣紀錄片開幕酒會

十一月十六日
今晚參加大使館的正式活動,是台灣紀錄片影展的首映及開幕酒會,舉辦地點在尼國文化宮,是一棟看起來相當典雅的建築物,首次出席外交場合卻忘了帶相機令我扼腕不已,只好安慰自己以後還有很多機會。

到了文化宮,剛走下車,一群賣東西的孩子就簇擁上來,要塞給我椰子樹葉編織的手工藝品,本來還在猶豫,同行的人連忙跟我說︰「不要拿喔!拿了就要給他錢了。」我身上也根本沒帶錢,向那小孩搖搖手拒絕,他硬塞在我手中,向我揮揮手,王媽媽說,大概是要送給你,那就拿吧。我不知道那個孩子是不是出於無奈,不過還是謝謝他送給我的這朵小花。

團長指著文化宮旁邊的建築物告訴我,這是舊的總統府,是台灣出錢蓋的,也是尼國地標之一,我也在書店賣的明信片上看過,現任執政的共產黨,是革命起家的,總統Daniel Ortega似乎認為這棟建築物是過去腐敗政治的象徵,因此不願意在裡面辦公,將總統辦公室改到自家住宅。

影片播放前,尼國文化局長和台灣的吳大使分別上台致詞,當尼加拉瓜國歌和中華民國國歌先後響起,站在離家如此遙遠的中美洲土地上聽到國歌,心裡有種莫名的激動,也有一點想念台灣,由政府出錢送我們志工出國,我們算是某種形式的非官方外交人員,以技術合作或是教育提供的方式,只希望與我相遇的人,會對台灣這個遙遠的地方,留下一些好的回憶。

今天播放的紀錄片是《台北波希米亞》,我剛好看過,但我非常驚訝會在這裡看到這部在台灣也不算熱門的影片。不知道他們看懂了嗎?看著影片,多少回想起一點過去工作的時光,現在的我,對於紀錄自己生活影像的重視,那種自覺已經不能和從前相提並論了。

影片播放完後的酒會,有侍者端著白酒和紅酒不停穿梭在人群中,還供應各種點心和果汁,本來想問可不可以打包回家,現在都走勤儉持家路線,除了去超市採買時花錢,一天花的錢常不到台幣一百塊,(超過一百五十我就覺得貴)最後想想太丟臉還是作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人在組織中如何生活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接受過的社會科學教育,讓我常常在觀察人類活動時,傾向先用抽離的通則方式去思考,再去看不同文化的差異。 我常常思考工作中組織和個人的關係。 我對組織到底是抱著何種信念? 我相信組織能為人帶來成長,讓個人獲得他想要的嗎?    我相信,但也不完全相信。 個人需要時...